】: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秘密,在中国东南部,有一处地方,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一座见证了中国矿业发展历程的活化石——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故事的矿山公园,探寻它背后的秘密,感受历史的沉淀,以及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初识紫金山 —— 一段传奇的开始
紫金山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境内,地处闽西山区腹地,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末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尤其是其铜矿、金矿等金属矿藏丰富,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露天铜矿”。
矿业开发 —— 从辉煌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辉煌时期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紫金山矿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这里的铜矿石日处理能力达到惊人的数万吨规模,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均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矿区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二)转型升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当地政府及时调整策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将紫金山由单纯的矿产资源开采基地转变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矿山公园,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紫金山已经成为了福建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旅游发展的典范,矿区内曾经寸草不生的废弃采坑被改造为人工湖,昔日满目疮痍的山坡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曾经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选矿车间则被打造成为了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文化之旅 —— 在时间的长廊里感受矿工精神
步入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天井”——这是矿工们深入地下数百米作业时所使用的垂直通道,沿着蜿蜒曲折的巷道前行,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物资匮乏但充满干劲的时代,沿途可以看到许多生动还原了当年工作场景的雕塑作品,从矿车、钻机到安全帽、手电筒,每一样工具都承载着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印记,而那些悬挂于墙壁上的老照片,则无声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矿工与自然搏斗的故事。
除了丰富的实物展示外,这里还设有专门的文化长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冶炼工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能深刻体会到先辈们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精神。
四、绿色崛起 —— 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的完美融合
如今的紫金山,不仅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更是一座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生动课堂,从矿区内部出发,步行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一处被誉为“翡翠湖”的人工水库,站在湖边远眺,四周群山环绕,湖面碧波荡漾,偶尔还能看到几只白鹭悠闲地觅食嬉戏,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巨大的露天采坑?正是得益于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使得这里实现了从荒芜之地到人间仙境的华丽转身。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环保型转变,近年来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还积极引入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口回流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公园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形成了“农旅结合”的新业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传统采矿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非易事,但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希望更多类似项目能够涌现出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游览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