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场以乡愁与现代交融的乡村复兴

facai888 旅游攻略 2024-09-12 49 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文明,已逐渐成为当代人们记忆深处的一抹温存,在吉林长春,却有这样一批村落,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不仅继承了乡村古朴的生活气息,也以现代化的设施和理念为新时代的农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长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昔日旧貌,今朝新颜】

在位于长春北部的一片广阔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个名为长山的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这里曾是传统的东北农耕区,世代居民依山傍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儿童,空置房屋日益增多,土地抛荒现象严重,曾经充满活力的村庄日渐沉寂。

2015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年年底,长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决定将长山等十个自然村作为全市首批试点进行改造升级,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短短几年间,这个古老的村庄实现了从内到外脱胎换骨般的转变。

长春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场以乡愁与现代交融的乡村复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长山村委会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之理念,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昔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黄土裸露、石块遍布的山岗,现在则披上了绿装,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当地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借助独特的气候优势,重点培育蓝莓、草莓等高附加值果蔬品牌,这些举措不仅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使得美丽乡村旅游经济风生水起。

【留住乡愁,拥抱未来】

尽管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如何留住那份淳朴无华的乡村文化,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市文化旅游局指导下,村里着手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场所,如村史馆、民俗馆等,这些项目既承载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又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每逢节假日,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举办各种传统节庆活动,比如打糕、做月饼、唱山歌等等,孩子们则可以在这里接受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就培养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许多村民还开始尝试运用网络平台推销自家产品,拓宽销路,一些年轻小伙则抓住时机创办起自己的企业,带动周边更多的人增收致富。“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社区服务功能也得到了有效加强,像卫生所、警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们日常所需;学校、幼儿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确保了下一代能够在家门口接受良好教育;养老院则为那些年纪较大的长者提供了安度晚年的温馨港湾。

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则通过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照预定目标有序展开,更重要的是,整个规划方案都是基于广泛的民意调查基础之上制定出来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长山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长为集生态宜居、休闲观光、产业兴旺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那就是既要让老百姓住得舒心,更要让他们过得开心,相信在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像长山这样的美好家园,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一道亮丽风景。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