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增水现象,导致海水倒灌,给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自然资源部迅速启动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专家组前往受灾地区指导救援和评估工作,本文将详细分析此次多地异常增水海水倒灌的原因、影响及应急响应措施,并探讨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类似灾害。
异常增水与海水倒灌的成因
10月20日晚至21日下午,渤海和黄海中北部各潮位站在无明显天气系统影响的情况下,普遍出现了80至160厘米的异常增水现象,这一异常现象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约1米左右的异常增水在渤海沿岸持续了超过20小时,据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专家分析,此次异常增水及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是天文大潮与温带风暴潮的叠加效应。
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达到最大时期的自然现象,海潮的天文大潮会出现在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前后,此次海水倒灌事件恰好发生在农历十八和十九,符合天文大潮的出现时间,天文大潮本身就会带来较高的潮位,为海水倒灌提供了基础条件。
温带风暴潮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与常见的台风风暴潮不同,温带风暴潮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难以预警,它通常由冷空气和出海气旋共同作用引发,带来大风浪和连续降雨,进而引发大范围的风暴潮波震荡回流,造成海水漫过堤坝,此次事件中,冷空气和出海气旋的共同作用,使得渤海湾、莱州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发生了强风暴潮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海水倒灌的严重程度。
灾害影响与现场情况
多地异常增水和海水倒灌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影响,辽宁、河北、天津等地成为重灾区,多地街道、民房出现积水,部分低洼地区的房屋被淹,群众被困,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二界沟街道为例,21日6时许,突发性海水倒灌导致海隆社区、海兴社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一些村民家中积水没过了膝盖,最深的地方甚至淹到了人的胯部,整个社区停水停电,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在天津滨海新区,海水倒灌还导致海河沿线部分公交场站被淹,多路公交临时调整行车计划,河北、江苏等多地网友也发布视频称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倒灌现象,这些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面对灾害,各地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展开紧急疏散和抢险工作,消防队员、武警官兵等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搜寻被困群众,抽排积水,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1日14时,经过7小时紧张救援,消防队员共搜寻入水家庭231户,疏散125人,救援72人。
应急响应与救援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自然资源部迅速启动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5个专家组分别前往辽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指导地方核查部分岸段的异常增水情况,做好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这一举措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助于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各地政府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公安、消防、交通、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到位,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救援过程中,各地还注重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和救援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帮助受灾群众稳定情绪、树立信心。
反思与展望
此次多地异常增水海水倒灌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海洋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海洋环境的不断变化,沿海地区可能会面临更为频繁和复杂的海洋灾害,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海洋灾害挑战,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协同救援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海洋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面对多地异常增水海水倒灌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头脑,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