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科斯特品牌故事揭秘:从网球赌约到时尚传奇的鳄鱼标志
网球场上那道绿色身影挥拍时,衣领处的小鳄鱼标志随之跃动——这个画面几乎成为二十世纪网球运动的经典记忆。很少有人知道,这只如今游走于时尚界的鳄鱼,最初诞生于一场赌约。
1.1 网球场的“鳄鱼”先生
1920年代的法国网球界,雷内·拉科斯特是个特别的存在。这位后来被称作“鳄鱼”的选手,其实从未真正接受过专业训练。我记得翻阅旧资料时看到过他的训练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自发进行的挥拍练习次数,那种自律程度连现代运动员都会惊叹。
1923年戴维斯杯赛前,雷内与队长打了个有趣的赌:如果赢得关键比赛,就要获得一个绣着鳄鱼图案的行李箱。这个看似随意的玩笑,源于媒体对他球场风格的描述——“像鳄鱼般死死咬住每一个球不放”。当时法国《晨报》的报道这样写道:“拉科斯特在底线的持久战令人想起鳄鱼的撕咬,永远不松开到手的猎物。”
这个绰号意外地契合了他的个性。雷内在自传中透露,他其实很喜欢这个比喻:“鳄鱼的耐心与坚韧,正是网球运动最需要的品质。”赌约最终兑现了,不过出现在他球衣上的不是行李箱,而是精心设计的小鳄鱼图案。谁能想到,这个即兴而来的标志,未来会游向全球各地的衣领?
1.2 小鳄鱼的逆袭之路
最初的鳄鱼标志并非如今看到的精致模样。第一代标志是雷内请朋友手工绣制的,线条粗糙,甚至有些歪斜。有次比赛后,对手还开玩笑说:“你的鳄鱼看起来像只饿瘦了的蜥蜴。”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赛场上最醒目的个人标记。
标志的演变过程很有意思。从1927年开始,鳄鱼逐渐转向左侧,嘴巴微微张开——这个改动让整体造型更生动。我收藏的一件1950年代复刻版polo衫上,鳄鱼绣线的密度与现代版本截然不同,那种手工缝制的质感反而别有韵味。
有趣的是,鳄鱼标志最初只出现在雷内的比赛服上。直到1933年品牌正式成立,它才成为所有产品的统一标识。这个转变过程中,雷内坚持保留鳄鱼原始的动态感,反对过度精致化的修改。在他看来,那个略显笨拙的鳄鱼才是真实的自己。
1.3 从更衣室到时装秀
拉科斯特的第一批polo衫原本只是网球运动的专业装备。透气棉质面料、舒适版型这些今天看来寻常的设计,在当时都是革命性的创新。特别是那个短袖设计,打破了传统长袖运动服的束缚,让运动员可以更自由地挥拍。
1933年,退役后的雷内与针织制造商安德烈·吉利埃合作,成立了拉科斯特公司。他们最初的产品目录简单得令人惊讶——只有三款不同颜色的polo衫。我记得在品牌档案馆看到过最早的产品册,上面用钢笔仔细标注着每件衣服的编织密度,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至今未变。
二战后的品牌转型是个关键节点。1947年,拉科斯特开始推出带有小鳄鱼标志的童装,这个决定让品牌首次突破运动领域。到了1950年代,美国东海岸的精英阶层发现,这种既舒适又优雅的服装完美契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从普利茅斯到棕榈滩,鳄鱼标志悄然成为休闲时尚的代名词。
1980年代对中国市场的开拓特别值得玩味。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拉科斯特polo衫,在那个蓝灰制服为主的年代显得格外醒目。有次听长辈说起,当时谁要是有件“鳄鱼衫”,简直是身份与品味的象征。这种文化冲击带来的品牌印象,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消费者的认知。
从网球衫到时尚符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拉科斯特的成功在于,它始终保持着运动服饰的功能性,同时注入法式优雅的美学基因。就像雷内常说的:“好的设计应该像一记完美的击球——既要有力量,也要有美感。”这句话或许最能概括这个品牌跨越近百年的魅力所在。
那只总在左胸位置微微昂首的鳄鱼,从不喧哗夺目,却总能让人在人群中一眼认出。这种低调的辨识度,恰好印证了拉科斯特独特的品牌哲学——真正的优雅,从来不需要大声宣告。
2.1 法式生活艺术的现代诠释
“生活艺术”这个词在法国文化中有着特殊分量。它不只是关于穿着,更关乎一种生活态度。拉科斯特深谙此道,将网球运动中的从容优雅,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个场景。
我曾在巴黎左岸的咖啡馆观察过一位穿着拉科斯特polo衫的老年绅士。他独自坐着读报,手边放着一杯浓缩咖啡,肘部磨损的皮质公文包随意靠在椅腿旁。那件浅蓝色的polo衫看起来已经穿过很多次,但依然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版型。这个画面完美诠释了品牌的精髓——历经时光打磨的质感,比崭新出厂的光泽更有说服力。
品牌现任创意总监曾分享过一个细节:他们设计团队在开发新系列时,会反复问自己“这件衣服是否适合在圣特罗佩的游艇甲板上,也适合在东京银座的画廊开幕式中?”这种跨越场景的适应性,正是法式生活艺术的精髓所在。不是为特定场合刻意打扮,而是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自在的优雅。
2.2 高端休闲的精准定位
拉科斯特在时尚界的定位很巧妙——它既不是严肃的正装,也非随意的运动服。那个恰到好处的中间地带,让它在过去九十年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市场吸引力。
高端休闲这个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太正式就失去了轻松感,太随意又显得不够精致。拉科斯特的解决方案很聪明:用顶级棉质面料保证舒适度,以精良剪裁维持轮廓感,再通过标志性的小鳄鱼点缀恰到好处的品牌识别。我记得有次和一位品牌忠实顾客聊天,他说收藏的二十多件拉科斯特polo衫中,最早的那件已经陪伴他十五年了。“每年的新款都会买,但旧的那些依然舍不得丢。”
这种持久性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品牌能在快时尚盛行的时代依然稳健。在东京表参道的旗舰店,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很多年轻消费者会同时购买经典款和合作限量款。他们似乎很懂得区分——哪些是值得投资的基础单品,哪些是用来表达个性的时尚宣言。这种消费智慧,恰好与品牌的定位不谋而合。
2.3 品质承诺的无声表达
拉科斯特对品质的坚持几乎到了固执的程度。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一些看似过时的传统工艺,比如领口和袖口的特殊编织技法,这种做法的成本比现代机器生产高出三成,但成品的确更耐穿耐洗。
我认识一位在品牌代工厂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他告诉我拉科斯特的面料检测标准严苛得“令人头疼”。每批棉线都要经过五次强度测试,染色工序必须保证水洗五十次后色差不超过5%。有次因为一批面料的色牢度差了0.3%,整批货都被退回重做。“他们宁愿延误交货期,也不愿意降低标准。”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延伸到每个环节。鳄鱼标志的刺绣要求每英寸不少于14针,确保边缘清晰不会起毛;纽扣选用天然贝壳材质,每颗都要手工打磨至厚度完全一致;就连最容易忽略的侧缝,也采用法国特有的扁平接缝工艺,避免摩擦皮肤。
品质最终应该服务于穿着体验。拉科斯特的优雅不是束之高阁的观赏品,而是经得起日常穿着考验的实用美学。就像品牌创始人雷内常说的:“最好的设计是让人忘记设计的存在。”当你穿上一件合身的拉科斯特polo衫,感受到的应该是身体的自在,而非品牌的重量。
这种将品质内化为穿着体验的智慧,或许就是拉科斯特能够跨越近一个世纪,依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核心秘密。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品牌哲学,本身就成为最有力的品牌宣言。
那件看似简单的polo衫,其实藏着拉科斯特九十年来积累的智慧。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用最基础的食材做出令人难忘的料理,拉科斯特把全部心思都倾注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
3.1 标志性polo衫的设计语言
拉科斯特的polo衫第一眼看上去很朴素,但穿上去的瞬间就能感受到不同。这种差异来自品牌独特的剪裁哲学——不过分紧贴,也不完全宽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把握得恰到好处。
我衣柜里有件五年前买的拉科斯特polo衫,至今仍是我周末出门的首选。不是因为款式多么时髦,而是它神奇的适应能力。搭配卡其裤能见客户,配上短裤可以去郊游,卷起袖子又显得随性自在。这种多功能性背后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设计:肩线比普通polo衫略靠下,让手臂活动更自由;衣长比常规款稍长,确保弯腰时不会露出后腰;下摆侧面的小开衩,既保留了运动服的实用性,又增添了休闲装的飘逸感。
最让我欣赏的是领型的设计。不同于大多数polo衫硬挺到硌脖子的领子,拉科斯特采用三颗纽扣的开合系统,配合适度柔软的领衬,让穿着者可以根据场合自由调节严谨度。全开时是休闲度假风,扣上一颗是商务休闲,全部扣上则带点学院派的斯文。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把选择权完全交给穿着者。
3.2 鳄鱼标志的工艺密码
左胸那只小鳄鱼,可能是时尚界最容易被认出却最少被理解的标志。在拉科斯特的工坊里,这个小小的刺绣被视为整件衣服的灵魂所在。
我曾参观过他们在法国的一家合作工坊,亲眼目睹了鳄鱼标志的制作过程。老师傅告诉我,每个标志需要超过1200针的精密刺绣,线迹必须沿着特定角度排列,才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立体的光泽效果。最考验技艺的是鳄鱼的嘴巴和尾巴这些细部,绣得太密会僵硬,太疏则容易变形。
“我们试过用机器完全替代手工环节,”老师傅边调整绣框边说,“但做出来的鳄鱼总是少了点生气。”现在他们采用半自动化的方式,轮廓由机器完成,关键部位仍需要经验丰富的绣娘手工调整。每只鳄鱼完成后都要经过三道质检,任何一针偏离预设角度都会被拆掉重做。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延伸到标志的每个元素。鳄鱼眼睛使用特殊的打结技法,确保经得起反复洗涤;边缘采用渐密针法,防止穿着时勾线;甚至连背景布料的选择都考虑到了刺绣后的平整度。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构成了品牌隐形的品质承诺。
3.3 面料带来的舒适革命
触摸拉科斯特的面料时,你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质感——既柔软亲肤,又保持着足够的筋骨。这种触感来自品牌专利的Jersey petit piqué面料,每平方厘米由超过2800个微型透气孔组成。
去年夏天我在闷热的东京街头,深刻体会到了这种面料设计的智慧。同行的朋友穿着普通棉质polo衫后背已经湿透,我的拉科斯特却依然保持干爽。这种体验差异源于面料结构的精心设计:微型网眼在皮肤与衣物之间创造了空气流动的空间,同时特殊的织法让汗水能够快速蒸发。
品牌的面料研发团队有个有趣的测试方法——他们把不同面料制成的polo衫放在模拟人体发热的机器上,测量30分钟内面料内外层的温湿度变化。拉科斯特的标准是内层湿度不能超过体感的舒适阈值。听起来很技术化,但落实到穿着体验上,就是那种“几乎感觉不到衣服存在”的自由感。
更难得的是,这种舒适性并没有牺牲耐用度。我那件穿了五年的polo衫,领口没有变形,肘部没有磨薄,颜色也只是稍微褪成更柔和的色调。好的设计应该经得起时间考验,拉科斯特用近一个世纪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或许这就是经典单品的魅力所在——它们不追求瞬间的惊艳,而是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用细节诉说品质的故事。当你不再需要思考“今天穿什么”的时候,那件衣服就真正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走进拉科斯特专卖店,满墙的polo衫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但当你真正开始挑选,才会发现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选购一件合适的拉科斯特polo衫,就像寻找一位合拍的生活伙伴——需要了解它的脾性,也要清楚自己的需求。
4.1 尺码里的微妙差异
拉科斯特的尺码系统藏着法国人特有的细腻。同样是M码,经典版型和修身版型穿在身上的感觉完全不同。我第一次购买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按照平时穿衣习惯选了尺码,结果肩线位置总感觉不太对劲。
经典版型保留着网球运动的基因,给手臂活动留出充分空间。胸围和腰围的差异不大,整体呈现优雅的直线条。这种版型适合大多数体型,特别是肩膀较宽或喜欢宽松感的人。而修身版型在腋下和腰部做了微妙收窄,下摆也相应缩短,更适合搭配西装或单穿。
有个小技巧值得分享:试穿时记得做几个打网球的动作。如果肩膀处有明显拉扯感,说明尺码偏小;如果举起手臂时衣摆提到腰带以上,可能需要换更长的款式。拉科斯特的衣长设计很有讲究——前摆稍短,后摆略长,这样弯腰时既能保持前襟整洁,又不会露出后腰。
袖口是另一个判断尺码合适与否的关键点。理想状态是袖口刚好包裹住肱二头肌最粗的位置,既不会勒出痕迹,也不会松垮到露出大半个手臂。我记得有次陪朋友选购,他坚持要买小一码,说这样显得精神。结果那件polo衫的袖口一直卡在手臂中间,看起来反而更臃肿。
4.2 颜色的秘密语言
拉科斯特的色卡就像一本精装的地中海旅行日记。每个颜色都承载着特定的场合密码,远不止“深色显瘦,浅色显胖”那么简单。
海军蓝是衣橱里的万能选手。它既能在商务场合保持庄重,又能在休闲时光展现轻松。我有件海军蓝的拉科斯特穿了三年,搭配灰色西裤见过客户,也配白色短裤度过假。这种颜色的妙处在于它的包容性——不过分严肃,也不过于随意。
白色polo衫需要一点勇气,但回报是惊人的清爽感。适合夏季户外活动或度假时穿着,搭配卡其色短裤就是标准的度假装扮。不过白色确实容易显脏,建议选择特殊护理系列,它们的防污处理做得相当出色。
鲜亮色系如亮红、明黄更适合年轻人或想要突出个性的人。这些颜色在运动场合特别出彩,阳光下的饱和度让人看起来充满活力。但要注意,鲜艳色系的polo衫最好保持其他搭配单品的简洁,否则容易显得杂乱。
值得一提的是拉科斯特每年推出的限定色。这些颜色通常带着当季的流行元素,但又不会过于夸张。去年那款灰绿色我就非常喜欢,它比军绿柔和,比薄荷绿沉稳,搭配深色长裤特别显气质。这类颜色往往很快售罄,看到合眼的建议立即下手。
4.3 辨别真伪的智慧
奢侈品市场永远伴随着仿冒品的阴影。拉科斯特的仿制品已经进化到相当精细的程度,但真品总有些无法复制的细节。
鳄鱼标志是最重要的鉴定点。真品的刺绣饱满立体,每根线迹都清晰规整。用手指轻轻抚摸,能感受到精致的凹凸感,但不会扎手。仿品的刺绣通常扁平松散,线头处理粗糙。有个简单的方法:对着光线慢慢转动标志,真品的鳄鱼眼睛会随着角度变化呈现不同的光泽,那是使用特殊绣线才有的效果。
纽扣的细节经常被忽略。真品使用天然贝壳纽扣,在光线下能看到细微的纹理和色差,边缘打磨得圆润光滑。仿品多用塑料纽扣,颜色均匀得不太自然,边缘常有毛刺。我见过最离谱的仿品,纽扣上居然印着拉科斯特的logo——正品从来不会这样做。
购买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真假概率。品牌专卖店当然最可靠,但价格也最坚挺。授权经销商通常会有小幅折扣,重要的是能保证正品。我在欧洲某家授权店买过一件季末折扣款,价格比国内便宜近四成,还享受了完整的售后服务。
线上购买需要格外谨慎。品牌官网和授权的电商平台相对安全,但那些声称“工厂尾单”或“特殊渠道”的卖家,十有八九是在销售仿品。有个小故事:朋友在某个代购那里用七折价格买了件“正品”,收到后发现洗标上的法语单词拼错了。真品的质量控制严格到近乎苛刻,这种低级错误根本不可能出现。
选购拉科斯特polo衫的过程,其实是在学习如何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了解产品特性,清楚自身需求,辨别真伪优劣——这些能力远比单纯拥有某件衣服来得重要。毕竟,最好的那件polo衫,应该是让你忘记品牌、只感受舒适的那一件。
拉开衣柜,那件拉科斯特polo衫静静挂着。它像一张白纸,等待你用搭配的画笔描绘出不同的生活场景。真正会穿拉科斯特的人,懂得让这件经典单品在不同场合焕发新的生命力。
5.1 商务休闲的优雅平衡
周一下午的客户会议,或是周五的办公室聚会——商务休闲的着装要求总是让人琢磨不透。拉科斯特polo衫恰好能在这个模糊地带游刃有余。
深色系polo衫搭配西装外套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我习惯在行李箱里放一件深海军蓝的拉科斯特,搭配灰色羊毛西裤和乐福鞋。这样的组合既保持了专业形象,又比传统衬衫多了一份轻松感。记得把衣摆整齐地塞进裤腰,选择宽度适中的皮质腰带,这些小细节能让整体造型更精致。
面料的选择很关键。拉科斯特的珠地棉面料有着自然的挺括感,不会像普通棉T恤那样容易起皱。上次参加一个户外商务活动,我的西装外套脱掉后,里面的polo衫依然保持平整。这种不经意的得体,往往最能体现穿着者的品味。
配饰要懂得做减法。一块简约的腕表,一条质感不错的皮带就足够了。避免过多的金属饰品或夸张的图案,商务场合的拉科斯特应该是低调而有力的存在。我见过有人搭配了太多闪亮的配件,反而让经典的鳄鱼标志失去了该有的分量。
5.2 度假时光的轻盈姿态
海风轻拂的午后,或是古城漫步的黄昏。度假时的拉科斯特应该像一阵微风,轻盈自在,不带任何负担。
浅色polo衫是度假的首选。白色、浅蓝色或淡粉色,这些颜色在阳光下特别好看。搭配麻质短裤和帆船鞋,瞬间就有了地中海岸的休闲气息。去年在圣托里尼,我就靠三件不同颜色的拉科斯特polo衫度过了整个假期。它们透气速干的面料特性,在炎热的岛上显得特别实用。
不妨尝试把polo衫的领子稍微竖起来。这个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需要很好的面料支撑——太软塌的领子立不起来,太硬的领子又不舒服。拉科斯特的领子在洗涤多次后依然能保持恰到好处的挺度,这点让我很惊喜。
度假时的搭配可以更大胆些。试试用亮黄色polo衫搭配印花短裤,或是把polo衫作为轻薄外套的内搭。我在迈阿密见过一位老先生,他把一件淡绿色polo衫搭配白色长裤,头上戴顶草帽,那种优雅的老派风格至今难忘。
5.3 运动时尚的活力演绎
从高尔夫球场到城市街头,运动场景中的拉科斯特既要保持功能性,又不能放弃时尚感。
选择修身版型的polo衫进行运动搭配。它不会在活动时显得臃肿,又能展现身体线条。搭配运动长裤和休闲运动鞋,这种混搭风格正在成为新的潮流。我每周去打网球时都会穿拉科斯特,它的吸湿排汗性能确实比普通棉质上衣好很多。
色彩可以更活泼些。运动场合适合尝试那些平时不敢穿的鲜艳颜色。荧光粉、亮橙色或是标志性的绿色,这些颜色在运动中反而显得很有活力。记得有次在健身房看到有人穿了件亮红色的拉科斯特,在清一色的深色运动服中特别醒目。
功能性配饰能提升整体造型。一顶同色系的运动帽,一个轻便的腰包,或是功能性的运动腕表。这些单品不仅实用,还能让运动装扮更有层次。但要注意保持整体的协调性——如果polo衫已经很醒目,其他配饰就应该相对低调。
拉科斯特的妙处在于它的可塑性。同一件polo衫,换条裤子、换双鞋,就能从会议室走到海滩,再从高尔夫球场步入晚餐约会。这种跨越场景的适应能力,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着装智慧。毕竟,真正的时尚不是追逐潮流,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那只绿色鳄鱼游过近一个世纪,从网球场的白色线条间,游进了全球时尚版图。拉科斯特的故事像一件经久耐穿的polo衫,经典版型始终未变,但每一季都会注入新的色彩。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这个老牌时装屋正在用全新的语言,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6.1 跨越大陆的绿色鳄鱼
1933年第一件拉科斯特polo衫问世时,可能没人想到这只小鳄鱼能游得这么远。品牌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店铺扩张,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渗透。
早期进军美国市场时,拉科斯特面临一个有趣的选择——是迎合美式宽松版型,还是坚持欧式修身剪裁?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有些冒险,却成功塑造了品牌独特的市场定位。我记得在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里,一位资深店员告诉我,很多顾客就是冲着这种“不太美式”的合身感来的。
亚洲市场的拓展更显智慧。面对亚洲消费者不同的身材特点,拉科斯特并没有简单地将欧洲尺码照搬过来。他们在保持设计精髓的同时,开发了更适合亚洲人身形的版型。这种本地化的用心,让绿色鳄鱼在东方市场也游刃有余。
如今走进任何一座国际都市的百货公司,几乎都能找到那个熟悉的鳄鱼标志。但每个地区的货架上,总会发现一些专为当地消费者设计的特别款式。这种全球一致性与区域特殊性的平衡,或许就是拉科斯特能在80多个国家站稳脚跟的秘诀。
6.2 绿色时尚的新篇章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时尚界的热词,拉科斯特的回应既务实又富有远见。他们似乎深谙一个道理:真正的环保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细致改变。
去年推出的Lacoste Live系列让我印象深刻。该系列大量使用有机棉和再生材料,但价格依然保持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种不让环保成为奢侈品的选择,确实值得赞赏。我买过一件该系列的polo衫,手感与传统款式几乎无异,但知道它背后的环保故事后,穿着时多了一份安心。
在生产环节,拉科斯特开始推行“水足迹”监测。制作一件棉质polo衫通常需要2700升水,而他们通过改进工艺,成功将这个数字降低了30%。这种看不见的努力,可能不会立即被消费者察觉,但对环境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创新不仅限于环保材料。去年他们在部分门店推出了旧衣回收计划,鼓励顾客将穿旧的拉科斯特衣物送回。这些衣物会被重新处理,制成新的产品。这个闭环系统的建立,让我看到品牌对“长久陪伴”的承诺——不仅陪伴消费者的衣橱,也陪伴我们共同的地球。
6.3 数字浪潮中的优雅转身
面对数字化洪流,许多传统品牌显得手足无措。拉科斯特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网球手,精准地判断着每个来球的方向,然后优雅地回击。
他们的电商策略很有特色——不是简单地把线下商品搬到网上,而是创造了完整的数字化体验。官网上的“虚拟试衣”功能就做得很用心,不仅能看尺码,还能模拟不同面料在动态下的垂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延续了品牌一贯的精致作风。
社交媒体上的拉科斯特也很有趣。他们既会展示经典款式的各种搭配,也会邀请年轻设计师重新诠释品牌经典。这种开放的态度吸引了不少新生代消费者。我注意到最近他们与几位数字艺术家合作,将鳄鱼logo进行再创作,在保持辨识度的同时注入了新鲜感。
线下门店则在向“体验空间”转型。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旗舰店设置了互动屏幕,顾客可以了解每件单品背后的故事。这种将产品与品牌历史连接的做法,让购物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而成为一场文化体验。
未来的拉科斯特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就像他们最新广告中呈现的那样——经典鳄鱼logo与创新设计的和谐共存,传统工艺与可持续理念的完美结合,实体体验与数字创新的双向赋能。这只游了近一个世纪的鳄鱼,依然保持着敏锐的嗅觉,在变革的河流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毕竟,真正的经典从不惧怕改变,它懂得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既保持自我,又不断新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