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下九步行街旅游全攻略:地道美食、购物秘籍与必游景点一网打尽

走在上下九的石板路上,耳边飘来粤剧小调,鼻尖萦绕煲仔饭香气。这条1200米长的步行街像一条时空隧道,将老广州的市井烟火完整封存在现代都市中央。

1.1 历史沿革与文化背景

上下九的商脉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这里已是广州城西主要商贸集散地,十三行商人在这里开设绸缎庄、茶叶铺。我祖父至今仍记得他年轻时在第十甫路骑楼下喝早茶的光景,那些褪色的满洲窗后藏着几代人的生意经。

清末民初,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在此相遇。骑楼建筑群逐渐形成,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陶陶居、莲香楼等老字号在此扎根,把广府饮食文化写进每一道点心里。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旅游全攻略:地道美食、购物秘籍与必游景点一网打尽

上世纪90年代改造为步行街后,这里既保留传统商业基因,又融入现代旅游元素。现在你依然能看到老师傅在巷口手工制作竹升面,年轻人在网红奶茶店前排起长队——新旧共生构成独特街景。

1.2 地理位置与交通指南

上下九位于荔湾区中心,连接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第一次来的游客往往会迷路——我建议记住这个地标:恒宝广场是绝佳的导航起点。

地铁1号线长寿路站D2出口步行5分钟即达。如果你从北京路过来,搭乘公交在德星路总站下车更便捷。自驾确实不太推荐,老城区停车位像春节火车票一样紧俏。记得有次开车带朋友去,绕了三圈才在两条街外找到车位。

周末下午四点是交通最魔幻的时刻。人潮开始聚集,出租车司机会善意提醒你“行路好过开车啦”。

1.3 街区特色与建筑风格

骑楼是上下九最动人的城市肌理。这些南洋风建筑巧妙适应岭南气候,雨天逛街不用打伞,烈日当空也有连绵廊檐遮阳。仔细观察那些斑驳的灰雕和彩色玻璃窗,能读出广府工匠的审美趣味。

整条街分为三个气质段落:上九路更多金银首饰店,保留传统商业格局;下九路集中了老字号食肆,永远飘着烧鹅香味;第十甫路则更生活化,巷弄里藏着许多手艺作坊。

我最喜欢傍晚时分的上下九。夕阳给骑楼镀上金边,霓虹灯牌逐一亮起,生鲜店铺开始打折叫卖。这时站在平安大戏院门口,能同时看见游客举着手机拍vlog,和本地阿婆提着菜篮慢悠悠走过——这种奇妙的时空重叠,或许就是上下九最珍贵的魅力。

走在上下九街头,空气里永远飘着食物香气。从清晨的肠粉蒸汽到深夜的糖水甜香,这条街用味道记录着广州人的日常。记得第一次带北方朋友来这里,他惊讶地说“整条街都在吃饭”——确实,在上下九,吃就是最正经的事。

2.1 地道广式小吃推荐

刚出炉的酥皮蛋挞在玻璃柜里闪着油光,这是很多广州人童年的味道。银记肠粉的米浆每天现磨,透过蒸笼能看到米皮慢慢变得晶莹。我总喜欢站在档口前看师傅手法——铁盘一倒一刮,鲜虾肠粉就完美落在碟子上。

陈添记的鱼皮藏在巷子深处,但排队的人流就是最好的路标。爽脆的鱼皮拌上花生、葱丝,淋上特制酱油,配一碗艇仔粥就是经典搭配。有次冬天去吃,热粥配凉拌鱼皮,冷热交替的口感意外地和谐。

街角的牛杂摊冒着热气,老板娘会用剪刀“咔嚓”剪着牛肠。萝卜吸饱了汤汁,比肉还受欢迎。这些小吃摊可能没有华丽装修,但味道历经几十年不变。

2.2 老字号餐厅必吃清单

陶陶居的早茶是必须体验的。周末早晨这里坐满讲粤语的老人家,他们一边看报纸一边喝茶,一坐就是两小时。虾饺皇的皮薄到能看见里面粉色的虾肉,凤爪炖得连骨头都入味。

莲香楼的月饼出名,其实他们的日常点心同样精彩。老婆饼的冬瓜蓉清甜不腻,每次离开广州都要带几盒送人。广州酒家的文昌鸡,皮爽肉滑,蘸着姜葱油吃才是正宗吃法。

太平馆西餐厅有种时空错位感。这家百年老店保持着旧式西餐做法,烧乳鸽和瑞士鸡翼是招牌。坐在旋转楼梯旁用餐,仿佛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

2.3 特色甜品与饮品店铺

南信牛奶甜品专家永远人声鼎沸。双皮奶的奶皮皱皱的,用勺子轻敲会微微颤动。姜撞奶的辣度刚好,冬天吃完浑身暖和。有次夏天去,发现他们家的芒果冰沙也意外地好吃。

顺记冰室的椰子雪糕用鲜椰肉制作,还能吃到细小的椰丝。虽然现在网红雪糕店很多,但这份传统味道始终无可替代。隔壁的宝华面店,他们的竹升面配鲜虾云吞,再点杯冻柠茶,就是完美一餐。

新兴的奶茶店也在这条老街上找到位置。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在街尾凉茶铺喝杯廿四味,虽然苦,但老人家说“良药苦口”。

2.4 美食街分布与最佳品尝路线

上下九的美食地图很有规律:第十甫路集中了老字号茶楼,下九路是小吃天堂,上九路则更多适合歇脚的糖水铺。

我的建议是从恒宝广场开始,先吃银记肠粉垫垫肚子。然后往下九路走,尝陈添记鱼皮。中午在陶陶居或广州酒家坐下来好好吃顿正餐。下午逛累了去南信吃甜品,傍晚在街边买份牛杂。晚上如果还有胃口,太平馆的西餐能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记得留点肚子给那些突然吸引你的小摊——可能是现烤的鸡蛋仔,也可能是阿姨推车卖的芝麻糊。在上下九,最好的美食攻略其实是跟着鼻子走。

逛上下九有种奇妙的穿越感——这边是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隔壁可能就是潮牌买手店的霓虹灯箱。记得陪朋友来这里买手信,她说“这里买东西像在寻宝”,确实,在上下九购物,需要耐心和眼光。

3.1 传统手工艺品与纪念品

走进文昌南路的工艺品店,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老师傅坐在店门口雕刻榄核,一粒小小的榄核能变成精致的帆船。这些手艺现在越来越少见了,每次路过都会多看几眼。

广州彩瓷的店铺里,花瓶上的图案鲜艳夺目。广绣的团扇更适合作为礼物,细腻的针脚勾勒出花鸟图案。我买过一把送给国外友人,她惊喜地说“这简直是艺术品”。

莲香楼的鸡仔饼和老公饼总是排着长队,铁盒包装很有怀旧感。其实旁边的致美斋酱料也很适合带走,他们家的生抽王能让家常菜瞬间有广式风味。

3.2 时尚服饰与潮流店铺

恒宝广场的三楼藏着不少设计师品牌店。有家主打香云纱改良服装的小店,把传统面料做成现代款式,价格适中又特别。上次在那里买了件衬衫,穿去开会总被问在哪里买的。

年轻人更爱逛宝华路的小店。韩系服装店门口挂着“一件也批发”的牌子,仔细淘能发现不少好货。我认识的一个本地女孩说,她中学时的衣服都是在这里买的。

运动品牌集中在上下九主街,但款式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反而是一些本土潮牌更有意思,比如用粤语俚语做设计的T恤,或者融入骑楼元素的帆布包。

3.3 特色商品购物区域

玉器街需要点专业知识才能买得放心。不过即使不买,看看那些通透的翡翠手镯也是种享受。有次见到一位阿姨带着放大镜挑了很久,最后满意地戴上新买的玉坠——这种购物场景现在很少见了。

状元坊的饰品店永远挤满年轻女孩。几块钱的发夹,十几块的项链,更新速度极快。这里的购物体验很特别,需要在一堆商品里慢慢翻找,但找到心仪那件的瞬间特别满足。

想买茶叶的话,清平市场是不错的选择。店家会很热情地请你试茶,从二十块的茉莉花茶到上千块的普洱都有。不懂茶也没关系,告诉老板你的预算和口味,他们会推荐合适的。

3.4 购物技巧与价格参考

在上下九买东西,记得多看几家。同样一条丝巾,隔几个铺位价格可能差一倍。特别是工艺品,有些店主要做游客生意,开价会偏高。

讲价是门艺术。老板开价200的物件,可以从80开始还价。不过老字号明码标价的商品就不要还价了,比如莲香楼的点心、致美斋的酱料。

我习惯周末早上去购物,这时候刚开铺,老板心情好容易讲价。下午人太多,店家忙不过来反而没耐心谈价格。雨天也是逛街的好时机,人少,店家更愿意做生意。

买衣服一定要试穿。很多小店不能退换,站在镜子前比划一下总没错。记得有次贪方便没试,回家发现袖子长短不一,再回去换就很麻烦。

最后留点现金。虽然现在大部分店都能手机支付,但一些老店或者小摊还是收现金,而且用现金讲价更容易成功。这点小细节,能让购物体验顺畅很多。

走在上下九的石板路上,你会发现这里不只是购物天堂。记得第一次带北方朋友来,她惊讶地说“这条街会呼吸”——确实,上下九的活力不仅来自商铺,更来自那些鲜活的体验。从早到晚,这里总有让你驻足的理由。

4.1 必游景点与拍照打卡点

陶陶居的霓虹招牌在夜色中特别醒目,那个“居”字的造型已经成为上下九的标志。很多游客会在这里打卡,其实斜对面的平安大戏院门廊更出片,复古的灯箱和瓷砖墙自带滤镜效果。

我特别喜欢在清晨人少时,站在第十甫路的骑楼下往上看。那些斑驳的西关大屋山花,在晨光中特别有韵味。有次遇到一位老爷爷,他指着墙上的雕花说“这些在我小时候就有了”,那一刻突然感受到时间的重量。

荔湾广场前的铜像群很适合互动拍照。推石磨的妇人、卖鸡公榄的小贩,每个铜像都在讲述老广州的故事。不过要拍出好照片,建议避开正午的顶光,傍晚时分的光线最柔和。

华林寺虽然不在主街上,但步行只要五分钟。这座千年古刹的白色舍利塔在闹市中格外宁静,红墙绿瓦也很适合作为拍照背景。记得穿素雅些的衣服,和古寺的氛围更搭。

4.2 传统民俗表演与活动

周末的上下九总能看到民间艺人的表演。最常见的是卖鸡公榄的“大公鸡”,穿着五彩公鸡装的大叔吹着唢呐,孩子们总是追着要榄角。这种传统零食现在很少见了,酸甜的甘草味很特别。

春节期间的舞狮表演最是热闹。狮队会沿着商铺一路舞过去,店家纷纷挂出青菜和红包。去年除夕我看到一只醒狮跃上两米高的杆子采青,围观的人群爆发出喝彩——这种年味在城市里已经很难得了。

偶尔能遇到粤剧爱好者在街心花园表演。虽然不像专业剧场那么精致,但老戏迷们投入的演唱特别打动人心。他们通常下午出现,自带小板凳和茶水,一唱就是整个下午。

中秋的灯会也值得期待。整条街挂满传统灯笼,还有猜灯谜活动。记得有年中秋,我在一个灯笼下猜中了谜底,得到一盒莲香楼的月饼,那份惊喜至今难忘。

4.3 夜游体验与灯光秀

入夜后的上下九像是换了装扮。骑楼廊柱下的灯带亮起,把整条街勾勒得金碧辉煌。这时候最适合慢慢逛,看灯光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宝华路的灯光秀每晚七点开始。投影在骑楼立面的动画讲述广州故事,从十三行的商船到现代珠江新城。站在马路对面看效果最好,很多游客会提前占位置。

夜游时别忘了抬头看。那些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在灯光下特别有质感,“皇上皇”、“广州酒家”的霓虹灯牌,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我总觉得,这些发光的老招牌比白天更有味道。

如果想避开人流,可以拐进旁边的小巷。昏暗的巷弄里,老居民在自家门口乘凉聊天,收音机里飘出粤曲声——这样的场景,比主街的喧嚣更接近真实的广州生活。

4.4 周边景点联动游览

从上下九步行到沙面岛只要十五分钟。穿过六二三路的天桥,仿佛瞬间从市井广州跳转到欧洲小镇。我常建议朋友早上下九喝早茶,下午去沙面拍照,这样的行程特别充实。

往西走是荔枝湾涌,那里可以坐小船游览。摇橹船的大姐会唱咸水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悠扬的调子配上两岸的榕树,很有岭南水乡的感觉。建议傍晚去,夕阳下的河涌最美。

陈家祠距离上下九两站地铁,这座“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值得专程前往。那些繁复的木雕、砖雕让人目不暇接,记得带个望远镜,才能看清屋顶上精致的陶塑。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坐地铁去永庆坊。这个改造后的老街区有很多文创小店,李小龙祖居也在那里。新旧交融的设计很有意思,年轻人特别喜欢那里的咖啡店和手作工坊。

在上下九玩累了,不妨去附近的凉茶铺坐坐。花五块钱买杯癍痧,虽然苦,但确实解暑。老板看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总会笑:“后生仔,良药苦口啊”——这种带着关心的调侃,也是上下九体验的一部分。

逛上下九需要一点小智慧。记得有次看到两个游客在烈日下满头大汗地找水喝,其实转角就有便利店。掌握这些实用信息,你的上下九之旅会轻松很多。

5.1 最佳游览时间与季节

春秋两季最适合逛上下九。三月到五月的广州不冷不热,走在骑楼下特别舒服。九月到十一月也不错,空气里带着凉意,买杯热奶茶边走边喝很惬意。

避开七八月的酷暑。广州的夏天闷热难耐,步行街上人挤人更显燥热。如果非要这时候来,建议选择傍晚五点后,暑气稍退,华灯初上的景色也更美。

我特别喜欢雨后的上下九。青石板路泛着水光,空气清新,游客也少。有次四月小雨后逛到这里,看见骑楼的雕花被雨水洗得发亮,那种静谧的美和平日里完全不同。

工作日早上十点前人流最少。店铺刚开门,早点摊还冒着热气,这时候最能感受老广州的市井气息。周末则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下午两点到五点,简直寸步难行。

5.2 预算规划与消费建议

在上下九,丰俭由人。普通游客一天准备200-300元很充裕,这包括小吃、购物和交通。记得带现金,虽然大部分店铺支持手机支付,但一些老字号只收现金。

小吃花费不多。一碗牛杂15元,双皮奶12元,鱼蛋粉10元,用不到50元就能尝遍地道味道。建议每样买小份,多尝几家,这样既省钱又能体验更多美食。

购物要会砍价。服装店和纪念品店通常可以讲价,特别是买多件的时候。我一般按标价的七折开始还价,老板不同意再慢慢加。那些明码标价的连锁店就不用费口舌了。

留点预算给突发惊喜。上次遇到一个画糖画的老人,看他用糖浆画出龙凤,忍不住花了20元买了一个。这种街头艺术现在很少见了,值得为这些意外发现留点闲钱。

5.3 安全注意事项

人多的地方看好随身物品。把背包背在前面,手机不要随手放口袋。有朋友在试衣服时把包放在旁边,一转身就不见了,幸好损失不大。

注意脚下的石板路。这些老路不太平整,穿高跟鞋会很辛苦。看到不少姑娘提着高跟鞋光脚走路,其实穿双软底鞋就能避免这种尴尬。

小心“免费”陷阱。有人递给你试吃品或小礼物,接下来可能就要收费了。礼貌地摆摆手继续往前走,这些招数对本地人基本无效。

晚上逛要注意店铺营业时间。主街亮堂到十点多,但小巷子比较暗。如果住在附近,记得结伴同行,最好选择人多的大路走。

5.4 周边住宿与交通接驳

住在长寿路或文化公园站附近最方便。步行到上下九只要五到十分钟,晚上逛累了很快就能回去休息。我常推荐朋友住十甫假日酒店,虽然设施不新,但位置实在太好了。

地铁是最佳选择。一号线的长寿路站D出口、六号线的文化公园站都直达上下九。避开下班高峰期,不然挤地铁会消耗掉所有游玩兴致。

如果打车,记得选上车点。上下九主街不能停车,要在周边的路口等。宝华路、第十甫路的路口比较好打车,司机也熟悉这些地点。

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从上下九到沙面、荔枝湾都可以骑车,十分钟内就能到。晚上沿着珠江边骑车回酒店,凉风习习,比挤地铁舒服多了。

离开时如果想买手信,莲香楼和陶陶居都提供邮寄服务。上次给北方亲戚买了鸡仔饼和老婆饼,直接寄回家,省得大包小包赶飞机。这种贴心服务真的帮了大忙。

你可能想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