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陕西文博旅游火热,西安要不要抄上海的作业?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的“中博热搜榜”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陕西显示了博物馆大省的硬实力,陕西历史博物馆,排在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之后,高居探花位置!
此外,一起入选的还有西安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
单论入榜数量,西安的博物馆仅次于北京。
1
陕西共有5家上榜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各类榜单排名层出不穷,每个榜单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估系统和评估方法。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诞生于2020年的“中博热搜榜”,是国内博物馆领域首个综合性“热度”推介榜单,这是一项反映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指标系统。说得通俗点,比拼的不是谁家收入多、游客量大,而是谁的关注度与影响力更强。
所以,那些自带流量的城市以及网红博物馆往往名次更加靠前。
以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榜单为例。
你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份榜单中既有博物馆又有博物院?
博物馆和博物院,二者有什么区别?其实这很难说得清楚,至少,这两个名字官方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正如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曾直言更名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从馆到院的跨越”一样,所以,在业内人眼里,“院”比“馆”更高级、更贵气,可实际上“博物馆”和“博物院”其实并不存在行政级别和功能之别。毕竟,谁敢说中字头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实力不行?
言归正传。
在2024年第二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中,陕西共有5家上榜:
陕西历史博物馆第3名。
西安博物院第34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第35名。
陕西考古博物馆第48名。
西安碑林博物馆第81名。
显然,5座博物馆全部都在西安,数量仅次于北京,这于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西安,是个很不错的成绩。百理君进一步梳理了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发现,上述5家博物馆是榜单常客。
而且,现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的、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直稳居榜单前1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陕西考古博物馆。
作为国内首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一出生就是大赢家,2022年建成开放当年即登上了全国热门百强博物馆榜。
2
国家一级博物馆,更容易上“热搜”
综合来看,实力和关注度成正比,能够上榜热门百强博物馆,实力都过硬!
今年5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陕西自然博物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6家榜上有名。至此,陕西全省登记备案博物馆354座中,一级博物馆达到15家,另有二级博物馆16家,三级博物馆22家。
陕西一级博物馆全名单:
陕西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西安碑林博物馆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半坡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延安革命纪念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陕西自然博物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法门寺博物馆
乾陵博物馆
咸阳博物院
汉中市博物馆
可以看出,在“中博热搜榜”百强博物馆中,除了陕西考古博物馆之外,其余都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更容易上“热搜”。
百理君注意到,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之外,同时还发布了七类延伸榜单,陕西除了在“区县馆前30”颗粒无收,多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其余六项榜上有名:
西安博物院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地市馆前30”;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专题馆前30”;
陕西自然博物馆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自然科学类馆前30”;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延安博物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新开馆前30”;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青龙寺遗址博物馆、石峁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前30”;
陕北民歌博物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秦腔艺术博物馆入选百强热门博物馆“工美非遗类馆前30”。
3
上海的作业,北京要抄,西安也可以抄
7月11日下午,百理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口采访了几位游客。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张女士,和老公一起来陕历博参观。她是学设计的,对博物馆和历史比较感兴趣。
“我最喜欢的是陕历博的壁画馆,感觉综合体验是最好的。把墓室壁画集中到专门的展厅来展览,也是为了保护文物。感觉整体规模十分宏大。陈列方式也很好,跟讲故事一样由简入繁,十分详细,从始到终,十分有脉络感。”
“河南文物和陕西文物的风格不一样。感觉陕西的文物中陶俑比较多,很多陶俑造型十分有深度。另外感觉陕西人挺喜欢手伴,搞了好多很可爱的文创产品。自己很喜欢虎符手伴,但不巧卖断货了。”
刚从陕历博出来、来自深圳的初中毕业生小韦说,他喜欢历史,来西安游玩已经四天了,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历博秦汉馆都看了。从陕历博出来后,感觉唐代三彩天王俑让他印象最深刻,出来好半天,天王俑的神态、动作、色彩还在脑子里。他本来是准备和妈妈一起来的,因为只约到一张票,所以就自己一个人来了。
“看了陕西的博物馆,觉得广东的博物馆根本没法和陕西比。”去秦汉馆参观后,他觉得给自己学习秦汉历史补了不少课。同时对西周历史、西周的礼乐文化、分封制度也有了更多了解。而看了很多胡人俑和丝路沿线国家的金币后,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的交流。
来自广东的王女士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陕历博停车场出口对面路边的座位上坐着休息,她说是提前三天预约,才争取到了参观机会。“咱们国家比较大,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感觉陕西文化底蕴更丰富,所以带孩子来了解一下咱们国家的历史,孩子上五年级。导游讲解时,在第四展厅停留时间最长,所以主要了解的是唐代历史。”
甘肃来的父子俩,孩子有点瘦,据孩子父亲讲,他带着孩子把陕历博所有展览都看了,本来还想打算再去陕历博秦汉馆,一打听那边5点就闭馆了,去不了了。
下午16:00-17:00,西安博物院北门附近,百理君又和几位游客聊了聊:
从重庆来的张先生,带着上初一的儿子刚参观完西安博物院,从北门出来。孩子说,感觉西安历史文化确实很丰富,看到了陶俑、青铜鼎等很多文物,有些文物历史书上也讲到过。
张先生说,要是讲解员在给孩子们讲解文物的时候,再能跟教材结合一下就更好了,会让孩子对课堂上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另外,西安博物院和小雁塔结合在一起,感觉很不错,但觉得两个地方之间的互动还不够,另外科技感的东西还可以再增加一些。
从江苏无锡来的徐先生,带着暑假后就要上四年级的女儿,刚参观完西安博物院。徐先生说,他们来西安已经四天了,陕历博没约到,看了兵马俑,西安博物院是博物馆类的第二站。此前还带着孩子在临潼看了大型演出《长恨歌》《复活军团》。
徐先生说,他和妻子每个暑假都坚持带孩子到不同城市游玩。“感觉国内很多大城市都一样,所以想让孩子看一点不一样有特色的。四大古都已经去了三个了,南京、北京、西安。”
来自山东上五年级的小男孩小王说:“小雁塔很壮观,感觉博物馆里的文物很多很深奥。这里比一般的景点好玩,一张票可以把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都看了。让他印象深刻的文物是鎏金走龙、秦玉高足杯、唐三彩腾空马,还有大象鼻子造型的永盂、西周勾连云雷纹大鼎。他觉得青铜器那块区域最好玩,因为他很喜欢鼎。一言九鼎,是信誉的象征。看到鼎,就让人肃然起敬。”孩子的母亲说,参观过完西安博物院后,她打算带孩子再去参观一下附近的安仁坊遗址展示馆。
和外地游客聊天中,能明显感受到远道而来的期待感与收获感,但不得不说,暑假来临,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也让外地游客们感同身受。
百理君注意到,为方便游客,陕西自然博物馆从7月10日起取消个人“参观预约”要求,暑期陕西文博旅游火热,西安要不要抄上海的作业?观众可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或售票处购票后即可入馆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小寨东路91号)、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宣布延长开放时间。
陕西历史博物馆:
每周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由8:30—18:00调整为8:00—18:30(17:00停止检票)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每日开放时间为8:30-21:30(21:00停票,20:00停套票)
西安博物院:
每周开放时间(周二闭馆)由8:30—18:00调整为8:00—19:00(18:00停止检票)
陕西考古博物馆:
每日开放时间由09:00-17:00调整为09:00-18:00(17:20停止检票,人工取票时间为09:00-17:00),每周三闭馆
从目前已宣布延长开放时间的几家博物馆来看,延长时间最晚的是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到晚9点半结束。
百理君注意到,暑期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上海做得更为“激进”和超前。
今年暑期上海决定继续策划组织开展“博物馆奇妙夜”品牌活动。从7月5日起至8月31日,上海全市共有14个区的45家博物馆于暑期周末晚间开展各类“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中博热搜榜”2024年第二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排名第一的上海博物馆也延长到晚9点闭馆。“流量之王”的参与,在百理君看来,这看似方便了游客,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那就是上海有意让博物馆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流量入口,借力打造夏夜休闲和消费新热点。
夜间经济这泼天的富贵,让博物馆也来一起撬动,不失为一种新思路,已经显露出趋势。针对全市28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普遍在下午4点半、5点闭馆,目前仅有少数几家博物馆延时开放的现实,近日,北京媒体公开呼吁:博物馆“不打烊”,点亮“夜经济”。
正如媒体分析指出,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不仅意味着人文效益有了更多展现的机会,还有助于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博物馆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都将受益,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展现出更加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
在“博物馆 ”的概念下,博物馆不仅仅是静态的展览空间,更成为集教育、娱乐、社交、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延长开放时间,特别是开展夜间观展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不同于日间的新鲜体验。
作为西安人,这里也想呼吁,上海的作业,北京能抄,西安也可以抄——相比之下,西安不缺博物馆,西安的博物馆也不缺少关注度。
来源:八百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