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莲蛋挞:上海街头最受欢迎的经典蛋挞,酥脆144层口感与家庭制作秘诀

走在上海街头,你很难错过那些飘着奶香的小店。莉莲蛋挞的门店总能看到排队的人群,那种温暖甜香仿佛有种魔力。我第一次尝到莉莲蛋挞是在五年前,刚出炉的蛋挞烫到了舌尖,但那绵密的内馅让我完全顾不上疼痛。

品牌历史与发展

莉莲的故事始于1990年代的上海。创始人是个对烘焙充满热情的台湾师傅,他把葡式蛋挞的制作工艺带到上海,又根据当地口味做了改良。最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作坊,靠着口耳相传慢慢积累口碑。

我记得有位老顾客告诉我,二十年前她就在莉莲买蛋挞,那时候店面简陋,但味道始终如一。这种坚持在快速变化的餐饮行业里显得格外珍贵。如今莉莲在上海已经拥有三十多家分店,还拓展到了其他城市,但核心的烘焙工艺依然保留着传统手法。

特色口感与风味

莉莲蛋挞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独特的层次感。酥皮足足有144层,每一层都薄如蝉翼,咬下去能听到清脆的碎裂声。内馅的质地像丝绸般顺滑,甜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不会腻人。

他们的蛋挞用的是新鲜鸡蛋和优质奶油,还加入了特别的香草籽。这种配方让蛋挞既有浓郁的蛋香,又带着若隐若现的香草气息。刚出炉时最好吃,外皮酥脆,内馅温热绵软,冷掉后也别有风味,酥皮依然保持脆度。

与其他蛋挞品牌的区别

和肯德基的葡式蛋挞相比,莉莲的个头更大,酥皮更薄更脆。与广式蛋挞相比,它的奶香更浓郁,口感更丰富。很多烘焙店会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人造奶油,莉莲一直坚持用天然原料,这点在味道上就能尝出来。

有意思的是,莉莲从不刻意追求创新,反而把经典款做到极致。他们家的原味蛋挞十几年没变过配方,这种专一在如今层出不穷的新品浪潮中反而成了特色。有次我和店员聊天,她说每天最早卖完的永远是经典原味,这大概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味道吧。

推开莉莲烘焙坊的玻璃门,那股熟悉的蛋奶香总是扑面而来。透过明档厨房的玻璃,你能看见师傅们专注地捏制酥皮的身影。有次我特意在早上开店时到访,正好赶上第一炉蛋挞出炉,金黄的表面微微鼓起,散发着诱人的焦糖斑点。

主要原料与配方

莉莲的配方表看起来简单得出奇:面粉、黄油、鸡蛋、牛奶、砂糖。但魔鬼藏在细节里。他们用的黄油是新西兰进口的发酵黄油,带着淡淡的乳酸香。鸡蛋必须是一周内的新鲜鸡蛋,蛋黄颜色特别鲜艳。

最特别的是他们坚持使用马达加斯加香草荚。记得有次我好奇问师傅为什么不用香草精,他笑着剖开一根香草荚给我看:“看见这些细小的籽了吗?这才是真正的香草味。”那些黑色小籽在蛋液中慢慢释放香气,这是工业香精永远无法复制的层次。

面粉的选择也很讲究,高低筋面粉按特定比例混合。高筋面粉赋予酥皮韧性,低筋面粉保证酥松。这个配比是他们经过无数次试验才确定的,多一分少一分都会影响最终口感。

制作步骤详解

制作过程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第一步是制作千层酥皮,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面团要反复折叠擀压六次,每次之间都要冷藏休息。我见过老师傅擀皮时专注的神情,他说这是为了让面筋得到充分松弛。

莉莲蛋挞:上海街头最受欢迎的经典蛋挞,酥脆144层口感与家庭制作秘诀

蛋液的处理更是精细。鸡蛋要与砂糖充分搅打,直到砂糖完全融化,但绝不能过度搅拌产生气泡。然后缓缓倒入温热的牛奶和奶油混合物,最后才加入香草籽。这个顺序很重要,温度控制不当就会影响蛋挞的嫩滑度。

烘烤时的火候把控最见功力。需要先高温让酥皮快速膨胀,再调低温度让内馅慢慢凝固。有经验的师傅能通过蛋挞表面的颜色判断火候,那种深琥珀色带着焦斑的状态最理想。每次打开烤箱的瞬间,整个厨房都弥漫着幸福的香气。

家庭版制作小贴士

在家尝试复刻时,我发现几个小窍门。酥皮制作可以选用现成的冷冻酥皮节省时间,但记得要完全解冻后再使用。蛋液过筛两遍很重要,这能滤掉未打散的蛋白,让内馅更细腻。

模具的处理经常被忽略。在倒入蛋液前,最好在模具内壁薄薄刷层黄油,这样脱模时酥皮不容易破损。烘烤时在烤箱下层放个烤盘,接住可能溢出的油脂,避免弄脏烤箱。

温度控制是家庭制作的难点。我的经验是先用220度烤15分钟让酥皮起层,再调至180度烤10分钟。最后关火用余温焖5分钟,这样能避免内馅过度收缩。虽然做不到店里那么完美,但热乎乎的家制蛋挞也别有风味。

记得第一次在家做成功时,孩子惊喜地说“和店里味道好像”。虽然外形不够漂亮,但那份亲手制作的满足感,是外卖永远给不了的。

每次路过莉莲的门店,橱窗里那些金黄诱人的蛋挞总让人走不动道。上周六我特意跑了三家分店,就为了给朋友带盒新鲜出炉的蛋挞作生日礼物。看着店员熟练地装盒打包,突然想起第一次买莉莲蛋挞时,还不太清楚该怎么挑选最新鲜的批次。

实体店分布与购买渠道

莉莲在上海的布局很巧妙,基本覆盖了主要商圈和交通枢纽。我最常去的是人民广场来福士店,工作日早上九点档的蛋挞总是最新鲜的。陆家嘴正大广场店则更适合上班族,午休时段经常能看到白领们排队购买。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社区店策略。我在古北住了这么多年,发现那家社区店虽然不大,但熟客特别多。店员能记住老顾客的偏好,有位阿姨每次都要挑边缘烤得特别焦脆的。这种人情味是大型商场店给不了的体验。

新开的虹桥机场店解决了伴手礼的难题。上次出差前买了三盒,安检时还被工作人员笑问“这是要去哪里推广上海特产”。不过要注意的是,机场店的价格会略高一些,但考虑到便利性,这个差价完全可以接受。

线上购买方式

他们的线上渠道比想象中丰富。官方小程序是最直接的选择,我习惯提前两小时下单,这样到店就能取到刚出炉的蛋挞。有次下雨天不想出门,试了外卖平台,配送员很贴心地用了保温袋,到手时还是温热的。

跨城配送服务确实让人惊喜。去年给北京的朋友寄过一箱,顺丰冷链两天送达。朋友说除了酥皮稍微软了一点,味道基本没变。虽然运费不便宜,但能让他乡的游子尝到家乡味,这个钱花得值。

会员体系做得挺用心。积分可以直接兑换新品试吃,我靠积分尝过他们的榴莲蛋挞和芝士流心蛋挞。生日当月还会送买一赠一券,这个福利我每年都会准时使用。

价格区间与优惠活动

经典原味蛋挞始终保持着8元/个的定价。六只装的礼盒是性价比之选,只要45元。我记得五年前就是这个价格,在如今各种网红甜品疯狂涨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难得。

每周三的会员日是个小秘密。原价购买任意产品都能获赠一个蛋挞,这个活动持续好几年了。有次周三下午去,正好遇到他们在做新品试吃活动,尝到了还没正式上市的巧克力口味。

节庆时的限定礼盒值得关注。中秋节的蛋挞月饼礼盒特别有意思,把传统月饼和蛋挞结合,去年买来送长辈很受欢迎。春节前会有买三送一的活动,适合囤货过年。

最近发现个规律:工作日下午三点后,部分门店会对当天剩余的蛋挞进行八折处理。虽然不如刚出炉的完美,但带回家用烤箱稍微加热,依然能恢复八成风味。这种精打细算的购买方式,让我这个老顾客感到被真诚对待。

说到底,买莉莲蛋挞早已不只是简单的消费行为。那个印着鹅黄色logo的纸袋,装的是很多上海人的甜蜜记忆。从第一次被朋友安利,到现在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各门店的特色,这个过程本身就像蛋挞的层层酥皮,丰富而温暖。

你可能想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最近发表